复合材料对波形护栏板的应用
1、波形护栏板的主要作用是引导非正常方向行驶的车辆驶入正确的方向,即阻止其驶出路面区域和再次进入主要路面区域,需引导其进入路侧安全地带。所以,在公路两侧安装波形护栏板被证明比没有护栏的公路在交通事故发生时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2、复合材料作为波形护栏板的基础材料的安全和制造的可行性,并设计开发了具有更高安全性能的复合材料公路护栏系统,即其具有良好的碰撞吸能性能,更容易安装,并具有良好的长期使用下的老化性能。研究成果被成功应用在复合材料波形护栏板产品的产业化项目中。采用复合材料制造的高速护栏板产品,近期通过了实车碰撞测试,并达到了中国《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2013)中A级护栏要求,并在广东省S354省道铺设了一段2 km长的试验线,获得了用户较高的评价。
3、我国对波形护栏及其标准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1970年代左右才开始对高速公路护栏开展较为系统的研究。在规范(或标准)方面,较早的为1994年交通部颁布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JTJ 074-94) ,对护栏的防撞性能、应用选型、护栏材料、设计参数等方面都做了规定和说明。该规范要求护栏具有93 kJ/m2的冲击强度,因而3 mm厚的钢制二波波形护栏板就可以满足该规范要求。
4、近年来,随着我国在车辆工程及公路工程方面的快速发展,公路总里程数及汽车保有量得到极大的发展。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交通部等部门先后制定并颁布了《高速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T F83-01-200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06)、《公路波形梁钢护栏》(JT/T 281-2007)等规范或标准,为公路安全护栏的建设与实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此外,考虑我国汽车行业及安全性要求水平的提高,交通运输部修订并颁布了新的《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2013),对规范的适用范围、安全性评价指标以及实车足尺碰撞试验方法等内容进行了修订,使其更为完善和合理。2006年以后的规范要求护栏具有160 kJ/m2的冲击强度[7],这就要求钢材必须达到至少4 mm厚度才能满足规范要求。鉴此,为减轻质量和提高安全性能,采用复合材料等新材料替代传统材料已势在必行。